如今,进口食品成为各大电商网站竞相争夺的热门品类。
沃尔玛旗下电商网站“1号店”,日前在上海宣布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六国驻华机构战略携手,将共同深耕进口市场。据悉,1号店现在整个进口品类已经超过18000种,其中进口食品占比超过75%。
而在天猫上,进口食品节早已不是新名词。先是今年春节前在预售平台上市的美国农贸处推荐供应商提供的多种美国年货,后有7月上旬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亲自“上阵”推介美国西北部的车厘子。据悉,美国西北部的几个州,每年都会有大批量车厘子上市,今年预计有8000万~9000万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一将出口中国市场。
去年,中国进口常规食品销售量达630亿元人民币。来自国家统计局研究资料显示,近五年,中国进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
不过,这些“洋”食品的安全怎么保证,成了难题。
“进口”风险不小
很多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进口食品,为了就是品质高,安全,可是,面对没有中文解释的标签,怎么保证安全呢?
打开淘宝网的贩卖进口零食的店铺,不少食品外包装没有正规的中文标签和营养成分表。其中一家店铺的老板钱妮说,自己的小店本来就只在每次放假回国前一个月“阶段性开张”,一般只承接奢侈品等“高价值”的货品代购,但她所在的国家以巧克力闻名,因而“行李箱如果还有空”也代购巧克力等小食品。和海外代购的所有产品一样,这些食品也没有中文标签,上面的营养成分表和中国国标规定也不尽一致,“这个确实顾不上,好在有意购买小食品的顾客也都不介意”。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没有中文标签的食品是不得进口的。而通过代购方式进口的食品,绕过监管,给消费者带来很大风险。比如这些食品可能违规使用化学物质、霉菌超标等,更有甚者,还有无良商家以假货冒充进口食品的。
今年的德国大闸蟹事件,更是说明电商对于进口食品检验检疫意识的缺失。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