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教他要学会跟人分享,要大大方方,不要当小气鬼,因为小气鬼没有朋友,不受欢迎。
但“分享”真的是影响一个孩子受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吗?
先来看看这样的场景:
一个小孩拿着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果,想要去分享给小伙伴。小伙伴爱吃糖果,特别想吃,很亲密地过来抱抱他,亲亲他,跟他一起玩儿,把自己的玩具也分享给他……这个孩子因此产生了好的情绪。
另一个小孩手里也捧着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果,想要分享给小伙伴。可是小伙伴们对糖果没兴趣,没有人理他……这个可怜的小人儿就会因此产生不好的情绪。
两个孩子同样懂得分享,但却在社交过程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个孩子运气好,得到的是正面、积极的反馈。
第二孩子却受挫了。
这时,父母需要帮孩子调整情绪,在他失落、伤心的时候给他恰当的安慰,让他明白不是自己不好,也不是别人做错了事情。
因为,这决定着孩子下次还想分享时,会不会因为这次的受挫而变得怯懦、犹豫,甚至害怕和人交往。
如果父母能够“抱住”孩子的强烈情绪,孩子的情绪就能够得到调和、转化,接下来孩子就有能力启动自己的反思(别不信,是真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能够容纳更为复杂的情绪,在和别人互动的时候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包容性,情绪稳定,能让他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的孩子,我们还会担心他不受欢迎吗?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对待情绪需要两步。
第一步是“抱住”情绪,第二步才是转化情绪。
情绪是不能被消灭的,只能被转化。
面对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想什么办法来处理掉这个情绪,而是要把这个情绪抱住、抱起来。
仔细观察一下,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自己情绪失控,每个孩子在情绪失控之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垂头丧气,不好意思。
因为他们也不喜欢那个样子的自己,那也不是他本来的自己,但是在那一刻他无能为力,所以也对自己失望。
因此孩子情绪失控,哭到崩溃,这个时候成人绝不能撒手不管、冷眼旁观。把孩子丢到一边,让他去自我平复,孩子会觉得非常无助。
你可以试着想象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小杯子因为晃动,里面的水震荡得非常激烈,快要溅出来。这个时候把小杯子放进一个大盆里,那小杯子里的水溅出来会被外面的大盆所容纳;
而大盆不会因为小杯子的震荡而摇摆不定。慢慢的,小杯子里的水也平稳下来。
父母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容器”,把孩子的情绪“抱住”“抱起来”,和他的情绪待一会儿,共同经历这个情绪,让孩子能够借助我们这个心理容器,平复自己的情绪。
怎么知道
我们有没有抱住孩子的情绪呢?
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当你发现自己太着急提建议、给出解决办法,而孩子不听你又很受不了的时候,那一定是没有抱住孩子的情绪(除非发生了危及孩子身体和生命安全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们会抱不住孩子的情绪,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心理容器呢?
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没有被这样对待过。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情绪没有被爸爸妈妈这样细细地观察过,深情地抱住过。
但是抱怨父母,并不能提高我们抱住自己情绪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并且不着急把这些情绪消灭掉、解决掉,练习“抱住”这些情绪。
我们为自己做这些事情,观察自己的情绪,是为了孕育和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在父母,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提高了我们作为孩子的心理容器的能力。
第一种练习,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来表达情绪的词语。
通过看书,特别是一些世界名著和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看电影。
比如迪斯尼的动画片、宫崎骏的动画片等等来收集表达情绪的词语。慢慢的,你会发现,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你就不只会用那些模糊、复合的词语来表达了。
比如,可能原来你会说,“我不高兴”,“我情绪不好”。那怎么个不高兴法?这次的不高兴和上次的不高兴,有什么不一样?没有办法再细分,总之就是不高兴了。
当你有足够多的情绪词语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不高兴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有时是感到深深的羞愧,有时是觉得自己很孤独……
这样,在你的眼里,自己的情绪就不再是模糊一团,而是能够拆分的,能够被更精准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它对我们的影响力就不像原来那么大了,因为我们对它更熟悉了。
这一招,同样非常适用于帮孩子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种练习,在你有情绪的时候,试着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
比如身体哪里疼了,哪里觉得胀闷,哪里紧张僵硬了,哪里热了,哪在冷了?
情绪和我们的身体感觉联系非常紧密。相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身体是更诚实的。而语言很多时候是很主观的,也会有假象。
比如有时我们被愤怒的情绪充满了,但我们仍然对自己说“没事儿”“没关系”,但是晚上回家,你会发现自己胃疼。
比如有时,我们被恐惧的情绪充满了,但仍然咬着牙说“我才不怕呢”,但你已经两腿无力,手脚冰凉了。
当我们学会了耐心地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时候,就能找到更加细致的、观察自己和孩子情绪的方法。
别问我“观察到情绪之后怎么办呢?”或者“然后怎样控制情绪呢?”
如果你试过耐心地看着你的情绪或者孩子的情绪,不逃避、不评判,只是抱持它、容纳它、允许它,你一定会发现,这是消解情绪的最快方法。
( 作者:王荣,儿童心理咨询师,C级沙盘游戏治疗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