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钟声已经响过,时间已经很晚了。一位父亲让与他一起看
电视的孩子去睡觉。听到父亲的话,孩子却没有丝毫去睡觉的意思,仍无动于衷的坐在电视机前。催了几次后,父亲的语气开始变的严厉。这时孩子说话了:“人和人是平等的,我与你同看电视,你让我去睡觉,你为什么不去睡啊?”父亲无言以对。
要想与孩子融洽的相处、平等的交流,作为成人,我们必须放下头脑中存在的“严重的长幼观念”,在孩子犯错时,千万不要把道理强加给他,更不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去承认错误。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语言对孩子的不良刺激,允许孩子表明自己的看法,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若是我们一味坚守长幼观念,坚持以为父母的意志是至
高无上的,大脑想的是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己的长辈尊严,如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而丝毫不去考虑孩子是否愿意接受,不给孩子任何反驳的权利,那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孩子以为父母的训话就是“圣旨”,不可违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任何的自主权,天天遵命行事,性格变的孤僻,
胆小怕事,遇事没主见,而我们原本善意的规劝,也因这种陈旧的观念而变成强制命令,致使我们和孩子之间也因此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阂------代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正领着孩子在田野走着,突然孩子挣脱妈妈的手,蹲到一株小花前,说了许多悄悄话。妈妈奇怪的问:“为什么要蹲下去啊?”孩子回答:“我站着,它听不见呀!”。在孩子们眼里,只有当他们平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心灵的交流。我们与孩子之间就是缺少这种“平行”,所以平等交流变的可望而不可即,而关系和谐也成了一句空话。
怎样才是平等交流呢?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袒护有加,呵护有余,“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孩子要月亮不给摘星星,那是溺爱,显然更是不可取的。面对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地位,应试着去与孩子交朋友,因为朋友之间才是真正的平等的。英国蒙特梭利说过:“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要让他自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应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因而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民主权利上,不妨把孩子当作成人。我们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时刻告戒自己:
第一、蹲下身子,多一些支持,不要对孩子期望过
高。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些事情做不好是可以原谅的,孩子的能力还不够。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是不可稍有差错,就狠狠批评的,因为那样的话,时间一长,他就会变的极度自卑,以为自己一无是处,会失去对生活甚至对生命的自信一旦面对困难,就因后怕而力不从心,什么事都会推给别人。缺乏尝试,今后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更加追不上知识发展的步伐。
第二、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凡事先让孩子自己拿主义,我们给出多种建议,让孩子自己选择,即使他们注定不会成功,也决不可强行插手,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经历会给孩子以刻骨铭心的启迪,会帮助他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行为提供改进的的依据,进而作出明智的选择。古希腊普罗塔戈在3000多年前曾写到: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一句话,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三、对孩子需要作到“言传身教”。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育是大事,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作出牺牲,以身示教。为人处世要严谨,一丝不苟,“言必行,行必果”。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