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早操要求 每天的早操都一样,我发现孩子们有的时候并不是很积极做操。在做操的过程中,总有小朋友不合拍,队伍显得有点凌乱。怎样让孩子们既开心又整齐地做好早操锻炼身体呢? 我开始琢磨早操的内容——“运动员模仿操”,我发现在运动比赛中运动员常常会发出一些声音,帮助自己完成动作。于是,我就把这些“声音”借以口令的形式运用到中班孩子的早操中。 首先我们通过寻找资料、家长参与、电视视频等方法,让孩子观察发现运动员运动中发出的声音,激发孩子表现的积极性。然后在做操时引导孩子在适当的动作节拍中表现。例如:第一节是打排球模仿动作,在第四、第八拍的时候,引导孩子发出“嗨”(表示扣球)的声音;第二节是举重模仿动作,在第三、第七拍的时候引导孩子发出“嗨”(表示举起”杠铃)的声音;第三节操是游泳模仿动作,第三、第七拍的动作是双手由前平举到侧平举位置表示向前游,这时引导孩子发出“哗”
有一天离园时,豆豆妈妈神秘地把我叫到一旁,低声问道:“王老师,这几天豆豆在家里老是摆弄剪刀,还给芭比娃娃剪头发,我害怕剪刀弄伤了她,就不让她剪,她还振振有词,说‘我头发长了你带我去剪,我为什么不能给布娃娃剪呢’。我要再强迫不让她剪吧,又怕伤了孩子的心,可是看着布娃娃心疼不说,家里还总被弄得乱七八糟,快烦死我了。” 听完,我忙向豆豆妈妈解释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豆豆喜欢摆弄剪刀,说明孩子小肌肉动手操作的敏感期来临,而幼儿园生活中的扮家家经历,特别是在班里玩过‘小小理发店’的游戏,她由己到人,有想把布娃娃的头发剪得漂亮一些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美好的,也是合乎逻辑的。好奇心促使孩子拿起剪刀,而使用剪刀正好促使了孩子小肌肉的发育。3岁半的孩子是听道理的,我们可以告诉她,小朋友剪头发,是因为头发会越长越长,而布娃娃的头发剪了还会不会长呀?我们不应该总是用成人的价值判断来看孩子,应该一方面
邱月是个早产儿,也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一次,我们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废旧利用,将废旧的书刊、画报上的人物、动物、植物分类剪下来,然后贴到“剪剪贴贴”活动区,这样既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又锻炼幼儿手脑的协调能力。我给小朋友们把要求说了之后就给每个幼儿发了一把剪刀,请他们按老师的要求剪下需要的图片。这时,我担心邱月太小,(只有2岁)怕她不小心伤着自己,就给了一本画报给她看,之后,我就去关注其他幼儿去了。 第二天,邱月的妈妈送她入园时告诉我说,孩子不知怎么了,不想上幼儿园,还一个劲的哭。我赶快抱过正在哭泣的邱月问“月月,怎么了,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呢?你不来老师会想你的。”月月低着头不说话,我又反复耐心地问了几遍,她才小声的说“老师不喜欢我,给其他小朋友剪刀,没给我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顿时扑腾了一下连忙说“对不起,月月,老师很喜欢你,老师是因为你太小,担心你不会用剪刀伤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尤其是在自己忙碌时,在感觉压力特大时。甚至这时情绪更易波动,更甚者是把这种情绪转移、或是发泄到自己周边的人身上。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平和的心理,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才能做到用赏识的眼光对看待每个孩子,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用细心去观察孩子;才能教出健康、活泼的孩子。也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感到快乐。 王晗宇小朋友在我班上算是较大的孩子,在家里也是一直深受爸爸、妈妈和姑姑的宠爱的孩子。4月份入园的一个星期,每天来园或是离园时,他都是由爸爸或者妈妈抱着进班级的。针对他这个问题,我们两个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让他自己走着进班级的。这个星期,在自选玩具方面,我发现王晗宇收放玩具方面,比以前算是有进了步。在之后总结区角活动情况时,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给予他表扬,并奖给他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的小贴画。“王晗宇,你现在长大了一岁,本领也
我作为“蒙班”这个有着特殊教育体系的班级教师,从刚进这个班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踏上了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旅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在蒙特梭利新型教育的指引下,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引导着我的孩子们,做一位真正称职的观察者,准备者,辅助者和促进者! 在我们这个蒙氏班级里,每个孩子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虽然他们的年龄都在3岁左右,但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喜好,长时间的相处,让我深深的爱着他们!其中有一名幼儿名叫安娜,她长着一副天生就讨人喜欢的面孔,但却时常让老师们很头疼,很无奈,因为她刚来的时候,总是从别的小朋友手里抢东西,打扰别人的工作,根本不会安静的呆上一分钟,她毫无目的的满屋乱跑,撞翻了椅子也不去管,偶尔拿起一个工作,却在同一时间毫无理由的把它仍掉,这种行为让我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有一天,别的小朋友都在做工作,只有她抱着一只小熊跑着玩,跑了一会儿,停下来突然发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的生活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和泪光串成的,做“孩子王”是一份艰辛而神圣的工作,但我却无怨无悔,每当我累的时候,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一双双满怀希望的双眼就辉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幸福无比! 我热爱这一行,在与孩子们相处中我常常这样勉励自己,“我相信你们,我相信自己。”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会心平气和的说上一句:“我相信你,你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对吗?”孩子们进步了,我会满怀欣喜的对他们说:“我一直相信你们的进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相信你”不仅成了我的口头禅,也成了我和孩子沟通的纽带! 爽爽一直是班里无声无息的“含羞草”,她的存在只是静静的,没有反抗的。但清晨,爽爽的到来不是无声无息的,今天她真的反抗了,她小声的呜咽着,小手死死的抓住奶奶不放,我走过去轻轻的揽过她,她敏感的避开我,奶奶一直安抚她说:“爽爽今天不是挺高兴的么?董老师多喜欢你,你不是也一直喜欢董老师么?乖,今
我时常把她揽在怀里问:“妈妈回来了吗?你想她了吗?”她总是摇头或者点头。我心里暗自“佩服”这个懂事的孩子。 然而,一个偶然的电话,让我感到震撼。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电话铃声响了,我“嘘”了一下,拿起话筒,是欣欣妈妈打来的。她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想和欣欣通个电话。我叫欣欣来接电话,又压低了嗓门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只听到欣欣“嗯”、“好”的答应声。过了一会儿,听见欣欣说:“妈妈,你早点回来啊!”我扭头看了一下,欣欣离开了电话,泪流满面地向我走来,却没有哭出声。多么坚强的孩子啊!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赶紧接过话筒,对欣欣妈妈说:“孩子想你了,多回来看看她啊!”电话那头哽咽着,没有了声息。 我能做什么呢?一张泪流满面的孩子的脸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刺激着我的心灵。我把欣欣拥入怀中,一边给她擦着泪水,一边对全班小朋友说:“欣欣多了不起呀,爸爸妈妈都到外地去工作了,她
这个学期,我们班一下子增加了8名全托的孩子,其中有6名是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生活,孩子们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不适。 幼儿的心理情绪反应最为强烈的是放学到晚睡这一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被家长接走,全托幼儿想家想爸爸、妈妈的情绪在那一刻被强烈勾起,有的扁着双唇想哭,有的撅着小嘴表示心里生气,有的一声不响,伤神失望,在他们要离开活动室到餐厅用晚餐时,有三名幼儿每天必哭。 看着泪眼迷蒙的小眼睛,我不能够哄骗孩子或趁他们不注意就下班走开,那只会增加他们对新环境、新老师的不信任,变得更紧张、焦虑。我要让他们接受、愿意亲近值夜班的郑老师和陈老师。 “郑老师和陈老师在这里陪着你们吃饭,吃完饭还带你们做好玩的游戏,我现在去给你们买东西。” “老师,你一定不要骗我,买了东西一定要回来看我。” 我担心“回家”的字眼会刺激孩子
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眼里所有东西都是活的,没有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条条框框。还记得一节美术课,这一节课的主题是画太阳、花朵和青草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展华的小朋友,他把太阳画成紫色,把花画成黑色,把草地画成蓝色。如果按照我们大人惯用的思维,就是太阳是红色的,花是彩色的,草地是绿色的。当我那句“这些都是什么呀”快蹦出口的时候,我还是把这几个字吞下去了。 原来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有样板的,我们眼里的同一样事物,可能被公认为同一模式,不会去变化它。如果变化了,就让人感觉是不正常了。而孩子们的眼里,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动起来,什么东西的形状、色彩都可以变换的。随他们的思想去做,想怎样就怎样。就如孩子画里面说的“幼儿园里的君子兰可以通上天的”、“太阳可以想象成鸡蛋”等。他们的画里面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都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七彩童话世界。 孩子们手里勾勒出来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圈圈,都不仅
托儿所的好处(一):照看 ·孩子们是否一直都有人在照看着,即使是在他们睡觉的时候? ·这些照看的老师会怎样管教孩子? 托儿所的好处(二):园长素质 ·园长在幼儿教育专业方面是否具有文凭? ·园长是否有两年以上的幼儿教育托管经验? ·园长是否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需要什么? 托儿所的好处(三):托管老师素质 ·托管老师是否有一年以上的托管经验 ·托管老师给孩子的玩具和课程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 托儿所的好处(四):急救措施 ·这个幼儿托管所对于孩子受伤、生病或者丢失等是否有相应的紧急措施? ·幼儿托管所有没有配置急救箱? 托儿所的好处(五):防灾 ·幼儿托管所有没有对突发灾害的应
音乐对于来说可谓是好处多多啊!从小和接触频繁的宝宝无论是智力发育还是情感发育都要比同年龄的宝宝要搞.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接触音乐呢?来看一看我们为您准备的文章吧! 一、婴儿依靠听觉和其他音乐感觉体验音乐,他们应该每天接触音乐。承认可以通过下述途径鼓励婴儿的音乐发展。 给婴儿哼唱。 模仿婴儿发出的各种声音。 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音响,包括身体的、嗓音的、乐器的和环境的。 提供经选择的音乐录音。 听音乐时,随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摇、拍、抚动婴儿。 提供婴儿能够摆弄的、能发出乐音的安全玩具。 二、2-3岁幼儿的音乐经验 2-3岁幼儿需要包含着各种声源的环境。如:有选择的音乐录音,即兴歌唱的机会以及歌曲曲目的积累。恰当的使用多种材料,以探索为主要方法,可以使他们打下一种丰富的基础,以便将来发
对3岁以内的宝贝而言,学习乐器的弹奏还为时尚早,听听乐器的声音,学会分辨乐音的特质,体验丰富的音乐层次则是宝贝可以接受的方式。无论宝贝多小,都有自己创作音乐的天赋,在宝贝敲敲打打乐器的过程中,创新的能量被充分地释放出来,而宝贝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奏乐——发掘乐器的奥秘竖琴、吉它、五弦琴、手风琴、钢琴等和声乐器通过伴奏的加入,产生一种协调的旋律。宝贝可以从中体会到音乐繁杂的层次感,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独特的质感。而像吉它、竖琴、曼陀铃等弦乐器则能够让宝贝用肉眼看到震动音。琴弦越粗越松则音越低,弦越细越紧则音越高;手指按在弦上的时间越长则音越低,按弦时间越短则音越高。虽然对宝贝来说,学习和声乐器的弹奏较为困难,但通过聆听各种乐器所产生的不同乐音,可以让宝贝学习分辨乐音的特质,比如竖琴、吉它、五弦琴,粗弦与细弦的对比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父母就必须面对复杂且实际的教育问题,如果您正在为宝宝是否学习钢琴而犯愁,或您已经做好准备找到好老师就要开始让宝宝学琴,本文将从学习音乐的概念、宝宝学钢琴的时机提供一些建议。 当今的教育领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各种早教模式及早教理念冲进人们的视野挑战传统观念。蒙氏教育、双语教学几乎成为幼儿园水平的衡量基准,而类似 “从零岁抓起”这样的概念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更为复杂具体且实际的教育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如何培养宝宝的特长、最初的定向、时机的选择、事前的准备等诸多问题,常常令毫无经验的年轻家长感到头痛。
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适合职业与代表人物 音乐智能强的人适合选择调音师、指挥家、作曲家、乐手、歌手、音乐评论家等职业。音乐大师贝多芬,男高音演唱家多明戈,中国著名指挥家曹鹏等都是具有较强音乐智能的代表人物。重要性 音乐智能不像语言或逻辑数理智能那样对于人类发展不可或缺。但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儿童进行音乐智能的培养,能够锻炼其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感,激发创造性,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此外,音乐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从小学习乐器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头脑反应速度较
提升孩子的音乐智能,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听唱简单的童谣 喜欢唱唱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不妨多为孩子挑选一些活泼欢快,歌词简单易懂的童谣,时常带着孩子听听、唱唱、跳跳,同时引导孩子关注童谣的节奏,音色,旋律的起伏,乐曲的情绪等。让孩子喜欢音乐,带着愉快的情绪感受音乐。背景音乐 与前面主动地感受音乐不同,这里是指让音乐成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玩耍的时候放一些音乐,让孩子身在音乐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音乐的元素,增强乐感。有时,播放背景音乐还能达到一些特殊的目的。当孩子过度兴奋,和缓的音乐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下午当孩子昏昏欲睡时,节奏欢快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游戏 不少孩子
3岁前宝宝有艺术能力吗? 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3岁前宝宝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如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晃动手臂、随着摇滚乐一扭一扭;或者对颜色特别敏感,可以随性涂抹出自己认为好看的图案,并随着年龄增大,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与表现能力会越来越突出。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
孩子大脑的记忆功能非常强大,在生命的头三年,记忆就已经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 记忆起步 专家认为,孩子在第一次看到妈妈的24小时后仍能认出她。这是由于宝宝对妈妈的记忆远远早于第一次目光接触。 在子宫里孩子倾听母亲的声音,感觉母亲羊水的特有气味,这种气味因人而异。所以分娩后他仍然能认识母亲的味道和声音。 婴儿的记忆方式和成人不同。他记不起他视野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新生儿时期,只要宝宝的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乐于和任何人呆在一起。 宝宝到9个月左右,他已能记住母亲的某个特殊标志并将其从人群里认出来。一旦将孩子和母亲分开,所谓的“分离性焦虑”就会产生。这个阶段的宝宝已能意识到即使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她仍然存在于其它某个地方。 短期无意识记忆时期 我们很难知道宝宝正在思考什么,因为我们没法和他们
养育孩子已被看作是一种家庭投资,但教育成本的激增,却未必是正常的现象 -本刊记者/刘溜 春节前夕,一份关于孩子花销的报告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 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 该报道一出,引发一片质疑声,很显然,如此高的抚养成本是普通收入家庭、更不用说农村家庭,所望尘莫及的。 孩子们花了多少钱? 这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报告,出自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之手。记者获得的报告原文显示,此项调查是受上海市徐汇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抽样调查的样本均来自该区,总共调查了749户。 调查显示,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0
步入青春期后的小琴不止一次声称长大想做三陪小姐,“那种工作不仅容易赚钱而且每天还有好多人陪着,多风光!”小琴(化名)的一席话令人震惊。 昨日中午,小琴和母亲一起走进南京围城心理咨询中心。母亲赵女士说 “我和小琴她爸原来都是企业职工,她爸在2000年下了岗,2003年我也下岗了,我和她爸摆起水果摊,每天起早贪黑地挣钱就是想让孩子生活好一些。”赵称,他们夫妇俩因为要看摊子常不在家,就给女儿一些零花钱让她自己买喜欢的东西。女儿现在不仅花钱大手大脚,而且脾气越来越坏,一不满意就摔东西。赵女士一脸无奈地说:“女儿今年14岁了,处于青春期,脾气躁点也不为怪,但是她有时说话太伤人心。昨天吵架时她说我们不关心她,整天就知道赚钱。她说长大了要做三陪女,说那种工作不仅容易赚钱而且每天还有好多人陪着。你说,这是一个十四岁女孩说出来的话吗?” 一
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不少父母或老师苦于无法制止其这种行为,于是就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需看其“告状’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 1、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 3、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4、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5、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孩子的“告状现象”会逐渐消失。
艺术特色
特色教育
教育资讯
胎教
幼儿故事
故事绘本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育
生活
行为
亲子
智力
心理
兴趣
少儿英语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