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光棍节,源于这一天日期里面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中有单身之意,所以光棍节成为了单身族的代表性节日。光棍节起源于南京大学1993年的一段宿舍故事。之后每一年的11月11日,依然单身的年轻人都会相聚一起,举行庆祝活动。
不过,这是2009年以前的11月11日。
到2009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选择11月11日,也是一个有点冒险的举动,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但这时候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当时想试一试,看网上的促销活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双十一网购消费记录年年刷新,越来越火.
天猫的成功让友商纷纷效仿,到2012年,围绕这个日子,线上京东、易迅、当当等网购平台,国美、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出动,就连线下家电连锁卖场、商场也打得不可开交。2012年“双十一”服务于这次狂欢节的商家、快递业、支付行业、第三方服务业以及电商平台等相关行业从业者就达百万。
此后,双十一成为人们网上购物狂欢节的代名词。阿里巴巴集团因此还注册了“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11狂欢节”和“双11网购狂欢节”等共计11个和“双十一”相关的商标。2012年以后的每一年双十一,成为了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双十一的开始,没有人能想到他能获得今天的成就。每一年双十一前都会有许多人分析今年可能会滑铁卢,然而每一年双十一都在进步。无论是销售额,交易人数,亦或是阿里引以为傲的技术。因此双十一的成功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买方来看,制造购物节的影响手段,事实上是利用了国人的从众心理。如果说潜在的“双十一”买家多到组成一个正态分布,那么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本没有购物意向的人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从众的。而且,经常网购的人占“双十一”买家的60%-80%。这些买家只是调整了自己购物需求的时间点,把前几个月和后几个月的购物需求转化成了昨日当天的购物行为。而从卖方来看,这些人是给双十一刷新数据(天猫交易额12分28秒破百亿)和营造氛围的主流。利用已有客户的庞大群体为双十一造势然后再激发这个客户群体本身和潜在消费人群,这就是平台营造购物节概念与以往购物节不同的高明之处。
当然,“购物节”的意义与消费者事后想“剁手”相反,从经济贡献角度来看,这是市场的手更加有力的证明。首先,刺激群体消费恰恰是激活经济的手段,只要商品和资本在不断流动,就可以基本确保经济的健康。况且,我国的储蓄率本来就高,消费观念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过于保守,导致GDP的消费构成占比总上不来,所以购物节的确有助于GDP结构的调整。
而且,双十一给商品供给方提供便利。毕竟打折不打折,商家说的算,所以购物节给商家提供了一个无成本的权利(option)。其次,购物节的促销本来就是一种广告展示,在这一天商家可以名正言顺的赔钱卖吆喝,不用经过广告商分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楼盘还放在双11上卖。没看过房子谁敢去网购房子呢?但是网购的时候看到了房子低价的网络标语说不定就会去真实的楼盘看看。
“购物节”效应还能够带动周边的一系列产业。未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与社会闲散人士的就业一直是大难题,有可能直接威胁到社会经济的良好运作。电商平台的繁荣带动了个体经营、信息科技以及快递行业的繁荣。
所以,人造网络购物节在微观上可能诸多诟病,在宏观经济上绝对是功不可没。就算有人说电商平台是在烧投资人的钱,那么我们也不妨能够理解为,有钱人利用投资电商在为社会创造就业并且作出了经济贡献。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