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宝宝疾病> 皮肤五官> 你了解水痘吗

你了解水痘吗

2011年09月21日 12:37 阅读次数:425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

  水痘多见于儿童,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水痘病因:

  一、流行病学

  水痘传染性强。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该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唯一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该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2%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二、现代医学病因病理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后入血及淋巴液,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皮疹分批出现与间歇性病毒血症有关。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病毒血症消失,症状缓解。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严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变可累及内脏。部分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传入。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等处,形成慢性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恶性肿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导致神经节炎,并沿神经下行至相应的皮肤节段,造成簇状疱疹及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

  水痘病变主要在表皮棘细胞。细胞变性、水肿形成囊状细胞,后者液化及组织液渗入形成水疱,其周围及基底部有充血、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水疱内含大量病毒。开始时透明,后因上皮细胞脱落及白细胞侵入而变浊,继发感染后可变为脓疱。皮肤损害表浅,脱痂后不留瘢痕。粘膜疱疹易形成溃疡,亦易愈合。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病毒先在鼻咽部繁殖,然后侵入血液,可能在单核吞噬细胞中复制,并向全身扩散,故病毒血症是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发疹的基础。病变主要在皮肤的棘状细胞层,呈退行性变性及细胞内水肿,形成囊状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囊状细胞或多核巨细胞裂解及组织液渗入后,即形成疱疹。真皮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

  粘膜病变与皮疹类似,但疱疹常破裂形成小溃疡。此外,在个别死亡病例尸检中,发现许多脏器如食管、肝、胰、肾盂、输尿管、膀胱、肾上腺等有小灶和结节状实变区,伴多个出血灶,镜下见肺间质的渗出液主要为红细胞、纤维素及含嗜酸性小体的多核巨细胞。水痘脑炎与麻疹脑炎和其他感染后脑炎相似,表现为血管周围的脱髓鞘改变。

  三、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该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脾主肌肉,邪毒与内湿相搏,外发肌表,帮故有水痘布露。该病多属于风热轻证,时行邪毒清透即解。因该病邪毒一般只伤及卫、气分,窜入营血的甚少,故病情较天花、麻疹为轻,预后良好,变证险证也少。少数患儿因毒热炽盛,内犯气营,甚或营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热、烦躁、面赤,痘点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水痘症状:

  一、水痘的临床经过

  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出现皮疹。整个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

  二、水痘皮疹的特点

  水痘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皮疹出现时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往往较出疹前减轻。发热一般随着出疹的停止逐渐下降至正常。皮疹有痒感,有时因剧痒使患者烦躁不安。黏膜处皮疹易破溃成溃疡,常伴有疼痛。皮疹数量多者全身症状较重。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四个阶段。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变为疱疹。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之间有正常皮肤。疱液初透明后渐转混浊,甚至于呈脓疱样外观;也可因患者搔抓致继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典型的脓疱,并因此导致全身症状加重。若未发生化脓性感染,自疱疹形成后1~2天,就开始从疱疹中心部位枯干结痂;再经数天,痂壳即行脱落,约2周脱尽。由于疱疹损害表浅,故愈后大都不留瘢痕,即使局部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也能逐步消退。水痘皮疹分批发生,在前一批皮疹损害逐步演变愈合的过程中,新的一批疱疹又次第出现,导致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3天,同一部位常常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患者体内免疫力的逐渐增强,皮疹逐渐减少。最后一批出现的皮疹、可在斑丘疹期即停止发展,并就此消退,患者痊愈。

  三、水痘的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可将水痘划分为如下类型:

  1、普通型:占水痘患者的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而言,水痘患者的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微。病程经历约1周,即可自愈。成人及婴儿患者出疹往往较多,病情也较重,病程可迁延数周。

  2、进行性播散型水痘: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削弱者,例如,罹患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或长期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此类患者受染后易于发展为进行性播散型水痘,病情严重;表现为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长,有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全身皮疹多而密集,且新的皮疹不断出现。疱疹较大,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疱,或呈出血性疱疹不易结痂,甚至皮疹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大片坏死。在正常皮肤上有时亦可见到瘀点和瘀斑。进行性播散型水痘患者的病死率约7%。

  3、原发性水痘肺炎(primary varicella pneumonia):罹患者多系成人,原发性水痘肺炎出现于第1病日至第6病日,但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症可有高热、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发绀。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有少量干、湿啰音及哮鸣;X线胸片可见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肺门及肺底处较显著。水痘肺炎的病理过程大体上与皮疹同步,常随皮疹消退而好转;但少数重症水痘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X线阴影仍可持续存在2~3个月方能消散。

  4、水痘脑炎(varicella encephalopathy):较少见,罹患者在出疹后3~8天发生脑炎的临床表现,亦有少数见于出疹前2周至出疹后3周。一般为5~7岁幼儿,男多于女。临床特征和脑脊液检查特点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起病缓急不一,早期可无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常见头痛、呕吐及感觉异常,或伴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眩晕及语言障碍等小脑症状;严重者可有惊厥、瘫痪、昏睡或昏迷。病后可有精神异常,智力迟钝及癫痫发作等后遗症。水痘脑炎病程为1~3周,病死率5%~25%。凡以昏迷、惊厥起病者预后严重。

  5、其他:重症水痘感染患者可导致肝组织灶性坏死,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内有典型的核内包涵体,临床表现为水痘肝炎,患者出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可伴有黄疸。水痘并发肾炎、间质性心肌炎等亦有报告,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患者猝然死亡。此外,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妊娠后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

  水痘治疗护理:

  一、西医治疗

  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对于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ml/日,连续3天。

  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龙胆紫液,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对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脑炎等严重病例,应及早采抗病毒药物治疗。阿糖腺苷10mg/kg?d,静脉滴注。或无环鸟苷5-10mg/kg,每8小时一次静脉注射,疗程5~7天,或加用a-干扰素,以抑制病毒复制,防止病毒扩散,促进皮损愈合,加速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型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瘙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3、单方验方

  (1)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

  甘草

  服2-3天。

  (2)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克,陈皮0.15克,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4、外治法

  (1)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

  苦参

  2次。

  (2)止痒药方: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

  三、针灸疗法

  1、体针:治以清热疏风利湿。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四、推拿疗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推坎宫。  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五、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并发肺炎、脑炎按肺炎和脑炎治疗。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抗病毒疗法: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