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几个月的时间里,喂奶也是主要养育者建立与宝宝之间紧密联系的宝贵时刻。这种原本该是亲密的互动却因为宝宝的厌奶变得压力重重气氛紧张,逐渐演变成了敌我拉锯战。
在喂养康复师指导下如何用2~3周时间改善我家小妞行为性厌奶/喂养困难的方案。
此次分享主要是针对瓶喂的妈妈,但厌奶造成的行为问题对于亲喂的妈妈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参考价值。
因为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加之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所以此次分享并不能代替医生诊断以及专业的医疗建议。
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根据自家的情况以取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权衡利弊,不用生搬硬套。
一、明确养育者和宝宝之间的权责关系
要解决厌奶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摆正养育者和宝宝之间的关系。养育者的责任,是在宝宝表现出饥饿信号时,根据月龄相当的合适喂养间隔,给宝宝提供充分的食物和营养的来源。宝宝的权利,在于他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要吃这顿奶,以及想要吃多少。
一个神经系统发育健全的宝宝,在没有其他外在影响的前提下,是完全有能力自我调
节食量并以此来满足自身成长发育和消耗的需求。
吃多少奶,多久吃奶,都是根据宝宝大脑发出的原始的饥饱信号来决定。
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框架来看,进食是最底层的人类最强的本能和生理需求之一。养育者要充分信任宝宝,能够根据饥饱对进食自我调节。
当家长的预期,和宝宝的本能饥饿调节系统产生了错位;也就是说喂养者“觉得”宝宝在这个月龄根据某个公式“应该”吃多少奶,没吃够量,就担忧宝宝的奶量下降会影响发育。
这样焦虑的后果,往往造成家长开始尝试控制宝宝每餐的进食量,进而演变成强迫喂食,忽视了他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饥饱的本能。
持续性的对抗,会让宝宝对吃奶这件本应自然而然的事产生压力和抗拒的情绪。对于一些天生性情敏感的宝宝,即使是轻微的一点压力,比如奶瓶的最后10ml,都可能由此产生情绪性的厌奶,进而发展到一被放到吃奶的姿势就打挺,一看到奶瓶或者妈妈掀衣服就
哭闹,每次只吃少量的奶就拒绝继续进食。
二、家长的消极对应
家长往往会想尽各种方法想要让宝宝吃多一点,选择频繁喂奶,或者在宝宝困倦熟睡之后喂“迷糊奶”。
频繁喂奶会继续加重本来的厌奶情绪。喂“迷糊奶”虽然能够让宝宝吃奶,但是迷糊状态中进食,宝宝容易养成奶睡的睡眠联想,同时也很难在清醒的情况下正常吃奶。而且随着月龄增长小睡越来越少,清醒时外出放电时间越来越多,这也并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法。
一些家长认为很理所当然的喂养行为,反而会起反效果,应当避免 。
例如,阻止宝宝吐出奶嘴,不准他用手推走奶瓶;摇晃宝宝或奶瓶让其喝奶;宝宝左右摇摆脑袋或者打挺的时候家长依然把奶嘴往其嘴里塞;宝宝拒绝喝奶时用手挠宝宝的下巴或脸;短时间内多次的拿出奶瓶尝试想要喂奶等等。
所有这些善意的“鼓励”行为,到了宝宝这里反而会成为压力,让其烦躁,潜在的继续强化其厌奶的行为。
还有的时候,家长会尝试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分散他的注意力,让宝宝看电视,或者用玩具或做怪相等逗宝宝分心吃奶。其实这也不是长远的方案。可能一次两次有用,久了随着宝宝自主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方法都会开始失效。
三、引起厌奶可能的生理和病理原因
往往家长会容易忽视的,即吮吸反射的消失,以及基因对体重增长的影响。
新生儿吮吸反射大概在三个月左右消失,之前受吮吸反射的影响,只要接触到小宝宝的嘴或者附近的区域,他都会下意识的开始寻找源头并且吮吸。
这种
原始反射会随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而消失,加上自我意识的发展,于是宝宝开始会在不想喝奶的时候,碰到奶嘴就会用哭和拒绝来抗议。
这种改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是之前被吮吸反射所覆盖,家长对于宝宝喂养信号不够敏感造成的。
往往家长对于宝宝厌奶的另外一个权衡就是体重增长与否。
然而3到4个月的婴儿体重可能会出现减缓的趋势。刚出生时宝宝的体重很大方面是受母亲在孕后期营养摄入的影响,而非完全由基因决定。例如有妊娠糖尿病的母亲生下的宝宝体重一般会比平均偏高。
而宝宝在新生儿期吮吸反射过后,会逐渐对体重进行自我调节,即所谓的“基因觉醒”。父母的基因在此时可能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
例如父母瘦小的宝宝可能也会体重开始“缩水”;一些
早产儿出生体重轻,但父母有高大的基因,那么很可能会开始后天追赶,体重
身高都加速增长等等。
厌奶期,需要的还是父母对宝宝发育有合理预期才能更好度过。
四、建立自然饥饱感
改善行为性厌奶的最大宗旨就是要建立宝宝自然的饥饱感。饥饿是人类进食最原始动力。所以原理也相对简单明了:家长到点喂奶,宝宝决定是要喝还是拒绝,第一次拒绝之后等待10分钟再次尝试。如果再次拒绝,那么终止喂奶等到下一顿。
要改善厌奶,需要的是走心。让宝宝改善对喝奶的负面心理,让喂奶和喝奶成为双方都享受的轻松愉悦的过程。
五、二周改善行为厌奶的具体方案
现在来介绍一下我家的情况,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借鉴我的经验,少走弯路。
我家小妞从出生开始就有胃食道逆流以及胀气的肠胃问题。这也是造成3个月左右厌奶的生理/病理原因。3个月开始她吃奶越来越具有“反抗”精神,经常吃100ml就会扭头,继续强喂就会出现打挺以及哭闹。
我当时也跟第一次当妈的家长一样,每天都纠结宝宝的奶量,因为是
配方奶瓶喂,差100ml就觉得整天都不好了。这种焦虑,让我忽视了宝宝自身的诉求,即她因为胃食道逆流和胀气,容易
打嗝返流的不适,是需要少吃多餐的。
长期的套用公式计算她这个月龄该有的奶量,以及忽视她早就传达清楚的行为信号,我也在强喂的路上越走越远。
终于在四个月的某一天睡前奶吃吐了后,小妞在“抗议”无效的前提下,开始全方位的“罢奶”了。
第二天开始,随便我怎么喂她都是看到奶瓶就开哭,闭着嘴巴打挺。这样的日子到开始改变持续大概两个月。
期间我带她去看肠胃专科,吃抑制胃酸的药,奶粉换成了低敏水解奶。种种方法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甚至到后期连喂“迷糊奶”她都会警觉的大哭,整整两个月体重没有增长。生长曲线从出生2个星期的70%降到了23%。我知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做好了万不得已给她插鼻管喂奶的准备。
我的儿科医生最终建议我去看小儿喂养康复师(feeding specialist)。在喂养康复师的建议下我学习了关于喂养的很多知识,让我对于自家妞的发育的预期进行了合理调整。
关于她给我家制定的两周改善厌奶的方案,其实核心非常简单。具体如下:
1
每次喂奶前把小妞带到一个安静的单调的房间,保证没有环境干扰
2
喂奶之前先让小妞看到奶瓶,把奶嘴放到离她10厘米远的地方,同时观察她的反应。
3
如果她看到奶嘴出现打挺或者哭闹,马上把奶瓶拿开,同时抱到另外的房间安抚,玩耍等转移注意力。10分钟过后重新回到喂奶房间重复以上,给宝宝第二次机会吃奶,如果再次拒绝就终止这顿奶。
4
如果宝宝一开始接受了奶瓶,但喝奶过程中出现了扭头,推
开奶瓶,打挺等行为,也马上拿开奶瓶,等待10分钟再试。
5
两次尝试之后都不成功,立即终止这顿奶,下一顿奶就间隔2-3小时再喂,如果拒绝,继续推迟。
这种类似于“饥饿疗法”的方案,需要喂养者做好全家人工作,同时心里要有准备,头三天一般是最坏的,有的宝宝白天甚至需要5-7个小时或更久才会开口进食。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
脱水,头几天要确保每天奶量至少300ml, 如果白天总量不足300,可以通过夜间迷糊奶补充。
在变好之前会先变坏。如果坚持方法,第2,3天厌奶会达到极致,即在没有大人强喂的情况下,娃自主决定进食量,拒绝多于接受。但在3天之后会开始出现积极好转,娃自主进食的欲望会提高,进食量会开始逐渐上升。
同时,如果在这二周之内,家长如果某一次没有克制住强喂了,很可能宝宝刚刚建立起的信任感就会再次崩溃,一切回到起点。而要改善又可能需要花两周的时间。
我家小妞在改善厌奶期间的每天进食总量如下:
第一天(五个月零3天)300 ml第二天450 ml第三天500 ml第四天535 ml第五天600 ml第六天570 ml第七天630 ml
大家可以看到,从第二天开始,奶量就逐渐上升,之后的一周基本都稳定在600 - 650 ml上下。虽然与同月龄宝宝相比,奶量还是偏少的,而且她的生长曲线之后几个月也基本固定在20-30%这个区间。但结合我和我老公的身型,我们都没有高大的基因,这可能也就是小妞目前的“合理”身高体重。
需要注意的是,改善厌奶的行为康复治疗实在解决我家宝宝实际的生理问题基础之上。
之前说到吃药对她的改善很微小。之后通过我们和小儿肠胃专科医生的排查,发现加重她胃食道逆流的其实是胀气和便秘。日常的便秘管理加上行为疗法,调整作息,才让她比较彻底的告别厌奶。
六、关于细节
1. 等待宝宝的饥饿信号
宝宝清晨睡醒起床后如果没有表现出饥饿,就不要马上喂奶,先稍作一些活动,有助于胃口的打开。
在30分钟内还是没有出现饥饿信号,那么家长可以尝试性的喂奶。如果之前那道夜奶到晨奶的时间少于3小时,那么将等待的间隔拉长更多之后再喂奶。
2.喂奶环境
这个月龄的宝宝很容易在喂奶过程中分心。特别是在解决厌奶的早期阶段,宝宝很容易对周遭坏境事物产生防备心理而异常警觉。家长可以把宝宝带到安静的房间喂奶,远离环境和人为的干扰,让宝宝面对简单空白的墙,有助于帮助缓解吃奶过程中的焦虑。
3. 喂奶过程中最好避免逗玩性质的互动
比如用夸张的声音或者电视等来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忘记自己在喝奶这件事。家长可以对宝宝微笑或者轻柔的说话,但是如果起了反作用激怒了宝宝,那么就需要停止。
4. 让宝宝有充分活动四肢的自由
喂奶过程中,宝宝会用身体语言来表达他的心理状态。家长注意不要用任何形式来限制宝宝双手的活动,让他的手能够自由的抱着奶瓶,并且允许他用手推走奶瓶拒绝喝奶。这是宝宝很重要的一种沟通方式。
5.喂奶姿势
如果瓶喂可以将宝宝怀抱手臂中呈45度角,这样不容易呛到,在改善厌奶过程中,如果宝宝呛到了会继续强化这种负面行为,很可能又要从头来过,花上更多的时间。
6.每一顿奶只尝试两次
第一次宝宝拒绝了,可以等待10分钟再尝试一次。如果宝宝再次拒绝,就不要继续的“鼓励”他喝奶了,更多的“鼓励”也只会加重厌奶情绪。
7. 喂奶之前先让宝宝看到奶瓶,同时观察他的反应
如果他反应出对吃奶感兴趣,例如一直盯着奶瓶并张嘴,那么就可以开始喂奶。
如果他表现出抗拒,例如情绪变得紧张或烦躁,看到奶瓶就哭,紧闭着嘴,把脑袋摆到一边,身体打挺,或者挥动手来打掉奶瓶。这种情况就应该马上把奶瓶拿走。
如果宝宝安静的在家长手臂里,既不表现出感兴趣,也没有明显的拒绝,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轻轻的让奶嘴接触到宝宝的嘴唇,看看他会不会接受。
如果拒绝,就不要继续尝试让他接受奶瓶。等待10分钟之后再试第二次,如果是同样的情况就终止这顿奶。
8. 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举止
如果宝宝表现出任何拒绝进食的迹象,那么家长应该立即响应,拿走奶瓶,并停止喂奶。具体的厌奶的行为表现见下面的表格。等待10分钟后家长可以再尝试一次,如果宝宝还是拒绝,就终止喂奶,等到下一次喂奶的时间(2-3小时之后)。
9. 允许宝宝在喝奶过程中停下来玩耍奶瓶等的行为
但是如果2-3分钟后他还是继续玩耍不喝奶,就拿走奶瓶,10分钟后再试,或者就次终止喂奶。
如果他在喝奶的过程中分心了,开始到处张望,只需要把奶瓶留在原位,等待宝宝自己重新回来选择是继续喝奶还是拒绝。
如果他不小心把奶嘴吐了出来,家长还是可以继续尝试喂奶。
10. 少干预
除非宝宝表现出来需要家长干预,否则不要在喂奶过程中停下来打嗝,擦脸或者换姿势等。
七、厌奶和作息
A. 白天避免喂“迷糊奶”
宝宝如果喝奶过程中困倦睡着了,家长最好把他叫醒,再重新喂奶。如果实在叫不醒,就不要继续喂奶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夜间可以有一次“迷糊奶”。
B. 夜间“迷糊奶”在厌奶期间是可以保留的
特别如果宝宝白天总奶量低于300ml,晚上通过1-2次“迷糊奶”让其达到最基本的营养/水分要求。如果宝宝夜间醒了表现出想要喝奶,家长也可以提供多达2-3次的夜奶。
当厌奶期结束后,白天奶量上去了,宝宝会自己逐渐调节夜奶的次数和量。
C. 厌奶改善期间的喂养作息可以不用那么严格
我建议在观察宝宝饥饿信号的基础上拉长喂养间隔就行了。清醒时按照4-6个月年龄间隔3-4小时喂奶,如果再睡觉那么大于4小时也是可以的。不需要为了严格执行作息就把睡觉的宝宝叫醒喂奶。
D. 关注饥饿信号
厌奶的宝宝通常会表现出饥饿信号,但是真正喂奶的时候又会很“纠结”的拒绝,所以一味的根据饥饿信号并不准确,重复多次的尝试也只会拖长厌奶的时间。
如果在上一次拒绝喝奶短时间内宝宝又显得焦躁不安,可以先尝试一些延时的技巧,比如玩耍,出门逛逛,睡个小觉,洗个澡等等。这样稍长的时间间隔能够让饥饿感比较明显,下一次喂奶时也不容易拒绝。
但是如果延时的伎俩并不能够安抚宝宝,那么即使是短时间(1小时)之内也可以再喂奶。这个把握度需要家长自己掌握好。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说。
很多时候想说家长不要焦虑,要相信自己宝宝,相信自己有能力养育出健康的娃。但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正在经历宝宝厌奶的妈妈们,往往会有种看不到前景的悲观感。
但只要能够坚持不强喂,能够过得了自己这一关,厌奶这座大山终究会被翻过的。
当妈无疑是一门学问,一场修行。育儿路漫漫,共勉之。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