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宝宝护理> 宝宝呵护> 你中招了吗?做这些会导致宝宝罗圈腿

你中招了吗?做这些会导致宝宝罗圈腿

2016年07月29日 11:32 阅读次数:1235
女儿出生之后的一个月内,如果把爸爸最关心的项目列一个表,关于女儿会不会是罗圈腿一定能排在第一位。就这个问题,他至少问过十多个医生、护士,还不包括催乳师、有经验的月嫂和其他的热心爸妈等等那个阶段能接触到的一切人群。“如果我不是因为罗圈腿,至少能高3公分!”罗圈腿爸爸无数次满是悲情地

——宝宝在学步车上开心地走来走去

——在爸妈的训练下,八九个月的孩子已经能走了,明显比周围孩子发展快好多

——让孩子多站、多走,看他学走路学得多快啊

……以上这些让你沾沾自喜了吗?你可知道这样做,孩子容易变成罗圈腿?

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哪些做法容易导致孩子腿部出现O型或X型变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矫正

女儿出生之后的一个月内,如果把爸爸最关心的项目列一个表,关于女儿会不会是罗圈腿一定能排在第一位。就这个问题,他至少问过十多个医生、护士,还不包括催乳师、有经验的月嫂和其他的热心爸妈等等那个阶段能接触到的一切人群。“如果我不是因为罗圈腿,至少能高3公分!”罗圈腿爸爸无数次满是悲情地自艾自怜。

“罗圈腿不会遗传吧?”看着女儿永远摆成O型的小腿,这个担忧几乎闹的新爸爸晚上难以成眠。孩子姑姑本也是个大美女,可两条还算细长的腿,永远合不到一起去。按照女儿随姑姑的说法,高爸爸一面窃喜女儿有大美女的基因,一面更加担心罗圈腿的出现。

有所缺就有所求,高爸爸对女孩子的腿有着一套严苛的理想标准,别的男人看美女可能是胸,可能是脸,我家爸爸永远只以腿论美丑。只要是个又细又长的腿,不管脸有多丑、衣服有多怪,都能让他多看几眼。至于我这个孩子妈,也一直因为没有修炼好一双美腿而饱受诟病。

让高爸爸担忧的罗圈腿到底是个什么厉害玩意?又该如何避免?妈妈我为此翻阅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总结,和大家分享一下。

◆ ◆ ◆

小宝宝都是“罗圈腿”

胎儿在肚子里的时候,随着一天天长大,子宫里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下肢的占位空间,她只能四肢蜷缩,盘着两条小腿。用专业的话描述就是:双膝关节屈曲,双脚交叉,双髋关节外展。占位空间是缩小了,可长达10个月的姿势,就使胎儿小腿从膝关节起向内弯曲,膝关节会轻微变形,小腿也可能发生变形。

所以,刚生下来的宝宝都会有一双不太直的腿: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两个膝盖不能完全并拢,小腿向内翻。说白了,就是每个宝宝都是天生的“罗圈腿”。我家高爸爸本就对腿的问题忧心忡忡,再加上女儿那双小腿永远不听使唤的摆成 O型,高爸爸就有一种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的绝望感。

实际上,这种生理性的畸形大多数在2岁左右,就会自然消失。有些宝宝在这时反倒会向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从O型腿变成了X型腿。X型腿就是当膝关节伸直并靠拢时,双足内踝不能靠拢。

随着孩子学会直立、行走,双下肢开始负重,腿部肌肉就会得到加强。在直立和承重的外力作用下,大腿和小腿就会逐渐成为一条直线,最终长成正常的形状。大多数孩子在学龄前后,小腿就会发育的比较直了。有些孩子发育会更缓慢,直到青春期才会完全自愈。

◆ ◆ ◆

如何判断异常畸形

虽说大部分腿部畸形都能够自愈,但还有一些家长不免担心,除了去医院检查之外,家长们也可以尝试着在家中对孩子的畸形腿型进行判断。

在确定孩子下肢各个关节( 髋、膝、踝) 活动正常的前提下,让孩子平躺在床上,下肢伸直靠拢,仔细观察。如果表现为O 形腿,则观察双膝关节间的距离;如果表现为X 形腿,则观察双踝间的距离。间距大小和孩子的年龄有关,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越小越好。如果双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距离超过10厘米,则应该引起重视。

专业的判断标准是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也是医生们的判断标准。

医生会根据双下肢X 光片上大小腿轴线的夹角( 锐角) 进行判断。如果锐角小于5°,基本没有问题,属于正常范围,不必治疗;如果角度在5°— 10°之间,说明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可以在家进行干预;大于10°则属于病理状态,应该到医院进行治疗。

◆ ◆ ◆

如何预防罗圈腿的出现

除了非常严重的畸形可能是遗传造成的,绝大部分罗圈腿都与遗传没有明确关系,罗圈腿也不会遗传。高爸爸最担心的女儿遗传他的罗圈腿纯属杞人忧天,即使女儿以后真的不幸出现了罗圈腿,也和他的基因无关。

目前已知幼儿患上罗圈腿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两个,一是缺钙,另一个是过早走路。缺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身体缺乏维生素D,导致幼儿患佝偻病,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质吸收,缺乏可能导致缺钙;另一种可能是幼儿在 0 —2 岁期间生长发育非常快,骨骼需要的钙量较大,幼儿钙量不足导致缺钙。

过早走路则是因为幼儿腿部骨骼钙化不够,腿骨较软,称重或走路容易导致膝关节变形。有些宝宝刚过5、6个月就喜欢站立,在大人腿上蹦跳,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长时间站立。大运动发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千万不能过早对孩子进行站立或行走训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习惯可能造成孩子的腿部畸形。

1W型跪坐姿势

宝宝开始学爬、学坐阶段,容易呈现膝盖外翻的W型跪坐姿势,尤其对于原本有明显内八特征的孩子来说,这种姿势会使腿部变形情况更为恶化。可以鼓励宝宝盘坐,能够伸展紧缩的筋肉,起到矫正腿型的效果。或者是坐在小椅子上,总之尽量减少跪坐。

2长时间趴睡

虽然目前并未证明趴睡与腿变形有直接关联,但宝宝趴睡时,足踝会呈现内翻或外翻状,对于一整天有一半以上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的小宝宝而言,或许会产生些微不良影响。对于我家高爸爸这种严重看重腿型的父母来说,就应该酌情适当避免宝宝的长时间趴睡。

3过早乘坐学步车

虽然学步车是个碰不得的“恶魔”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常识,但还是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家长或长辈选择保持这项习惯。还无法自行扶物站立的宝宝,表示其骨骼发育尚未健全,宝宝坐在学步车里双腿需要撑开,走路的姿势和正常的行走姿势也不一样,如果使用学步车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腿骨或者膝关节变形。如果非要让孩子乘坐学步车,至少需等孩子可自行扶物稳定行走后。

◆ ◆ ◆

如果不幸是罗圈腿该如何干预

在传统的育儿理念中,会把刚出生的孩子用夹被、棉被裹得紧紧的,外面还捆绑上两三道绳带,往往在裹上之前,还会将两条小腿拉的笔直,这就是传说中的“蜡烛包”。我家高爸爸也一度以为这是预防罗圈腿的好办法,但看到宝宝被包起来的痛苦样子,再加上我的强烈反对,最终我家女儿才躲过了“蜡烛包”。

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预防不了罗圈腿,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一直像一根棍儿一样直挺挺地躺着,孩子无法自由活动,对宝宝的成长非常不利,还可能引起硬肿症或者阻碍胸廓发育。

如前文所说,如果孩子的腿型只是轻微畸形,即大小腿轴线的夹角在5°— 10°之间,介于正常与异常,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干预治疗,使孩子的腿形得到很大改进。主要的家庭干预治疗有两种:按摩与夹板固定。

按摩法

目的是使关节向直的方向纠正。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5 次。

夹板固定

最好在晚上孩子入睡后实施。方法是:选择一块与孩子膝盖宽度相仿、长度可以包括足部至大腿中部以上的木板,外面先包裹上一层软布,以防压伤。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将膝关节架空,如孩子是O 形腿,就将夹板置于腿内侧。先用绷带固定足部和膝盖上方,然后逐渐用力将膝盖固定在夹板上,开始时不可太紧,要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也可采用双侧夹板,但比较麻烦。

罗圈腿的矫正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孩子 5 岁前是黄金矫正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更方便父母进行相关监督。

如果孩子膝关节畸形的程度大于10°,或者已经超过5岁,还没有完全矫正罗圈腿,最好还是选择进行医学治疗。现在一般会采用矫形支架来矫正。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畸形严重程度,还可能有截骨、骺内钢针固定等手术手段。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有苗头,及早干预。在高爸爸的高压命令下,我家小主的站立和走路时间被推到了1岁以后,虽然现在不满8个月,已经乐此不疲地开始蹦跳,但每次都被强行压坐下去。高爸爸正是在8个月就已经自行扶着墙挪步,这个曾经让婆婆颇为自豪的成就,今天被高爸爸强烈诟病。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