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足月新生儿(full term infant) 是指胎龄满37周~42周(260~293天)出生,体重2.5k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1、外观特征
胎毛少,哭声响亮,皮肤红润,头发分条清楚,耳壳软骨发育好,耳舟清楚。乳晕清晰,乳房可摸到节节,大约3cm;指(趾)甲超过指(趾)尖;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足底纹多而交错。四肢肌张力好。
2、体温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硬肿症。
3、呼吸系统
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出现啼哭,肺泡张开。呼吸浅快,40~45次/min.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4、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平均120~140次/min,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750mmHg),早产儿较低。
5、消化系统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因此易发生溢乳。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生后12h内开始排出胎粪,3~4d排完。如生后24h内未排胎粪者应进行检查。
6、血液系统
新生儿在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出生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相对较高,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后逐渐被成人血红蛋白替代。
7、泌尿系统
出生后,一般在24h内排尿,48h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新生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发生水肿或脱水症状。
8、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生后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时,原始反射暂时减弱或消失。正常情况下,原始神经反射生后3~4个月消失。
9、免疫系统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健全。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发生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不易患一些传染病是由于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IgG,而免疫球蛋白IgA尤其是分泌型IgA、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
10、能量和电解质需要量
新生儿热卡需要量取决于维持基础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在适中环境下,新生儿期平均每日所需热卡约418~502kJ/(kg.d)(100~120kca1/(kg.d))。钠、钾每日需要量各约1~2mmo1/kg。
1.头部
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两侧以上滑动,让上下颌形成微笑状。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停在耳后,像梳头那样动作。
2.胸部
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弧形按摩腹部,两手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
3.四肢
两手抓住宝宝的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然后从上到下搓滚。对侧手臂做法相同。
4.手和足
用两拇指交替从宝宝的掌心向手指方向推进,足部抚触是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推进,并捏搓每根手指和足趾。
5.背部
以脊椎为中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向臀部,再回到上端。用食指和中指从尾骨部位沿脊椎向上按摩,到颈椎部位。
相关百科
相关文章: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