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更重要
许多因素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小孩子更愿意和一无所有而非拥有很多的人分享。如果接受者此前表现得比较慷慨,小孩子也愿意和他们分享。Paulus 说,“但是我们不知道究竟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Paulus 给孩子许多五彩斑斓的贴纸,然后在不同的情景下让他们和别人分享。实验者让孩子指出一个好朋友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分别画了两个圆表示,接着让孩子在两个人之间分配贴纸。代表朋友的圆圈里有100张,而代表不喜欢的人的圆圈里只有3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看一看孩子分享的动机到底是受友情的影响,还是受贴纸数量的影响,” Paulus 表示,“结果我们发现,孩子更愿意和朋友分享。也就是说孩子分享的动机主要是友谊。”
在另外一项实验中,孩子被要求在一个有很多贴纸的朋友和几乎没有贴纸的陌生人间分配。在这个实验中,朋友得到的贴纸总是比陌生人多。但是这次陌生人得到的贴纸比第一个实验中不喜欢的人多。“所以说学前班的小孩也更愿意和陌生人分享,而不是讨厌的人。孩子的年纪越大,这一点越明显。”
这些实验明显说明,公平并不是学前班的孩子考虑的因素,孩子分享的主要动机是社会关系的促动。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你的孩子不太愿意和别人分享,很有可能会被别的孩子讨厌哦。分享是建立友谊、改善社交关系的重要方式。
要求孩子与人分享总是会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年纪很小的孩子,这是发展的正常表现。家长接受这点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更加慷慨的人。通过下面的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你可能对孩子小脑袋里发生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也能更加了解如何应对不愿意分享的孩子。
1.自私总是先于分享
占有的欲望是孩子不断发展的意识的一部分。在2到3岁时,孩子开始产生独立于母亲的身份意识。“我要自己来!”和“我的我的!”之类的哭喊在这个年纪是常见的事。实际上,“我的”这个词是幼童最先学会的词之一。
当孩子成长时,他们对物体和人都会产生依恋,而依恋人的情感正常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些孩子对玩具产生过于强烈的依恋以至于这个玩具成为孩子自我的一部分。当这样的孩子为自己画自画像时,他们会把玩具也画进去,就好像玩具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如果这个玩具被别人拿走的话,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2.几岁的孩子能够学会分享?
真正的分享依靠的是同理心,也就是理解他人、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6岁前,很少有孩子能够形成同理心。在6岁前,如果孩子和你分享,那很可能是因为你要求他们这么做。别指望2岁半以前的孩子能够很容易地学会分享。2岁以下的孩子在和别的孩子玩耍时考虑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的东西,他们并不会考虑其他孩子想法和感受。但是,如果他们得到了和分享有关的指导,自私的2岁小孩在3、4岁时就会变得比较慷慨。当孩子和别人一起玩耍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分享的价值。
依恋父母的孩子对别人的需要更为敏感,因此他们更愿意与人分享。但是他们也可能对自我的需要更为重视,他们会通过不分享的方式来保持自我的感觉。和一个比自己弱一些的人(比如年纪更小的孩子)分享更加容易;和一个安静的而不是吵闹的孩子分享也比较容易。许多事情取决于孩子的脾气秉性。作为家长的你要仔细观察,判断何时孩子已经准备好与人分享了。
即使孩子已经有4、5岁了,他们的分享也是有选择性的。孩子可能会为自己保留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他们不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泰迪熊,就好像你不会和别人分享传家的戒指一样。你需要尊重并保护孩子对自己的所有物的权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