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顺理成章进行到这,儿子希望我陪他玩的愿望也实现了,当然大抵也是小家伙确实意识到这是让他洗澡睡觉了,虽然有点不舍,他还是配合的一边念叨着“呜呜……呜呜……小火车要休息啦”,一边就像车头拖车厢一样拉着我的手回到卧室准备睡觉了。
用时不到10分钟,把玩兴正浓的小犟牛搞掂,确实让人长舒一口气。这个“收获”让我觉得很欣慰,也引发了自己对亲子沟通的一些思考。
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模式,实在是一件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的事情。一个孩子一个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不管怎样的孩子,在亲子相处中,若能从在以下几方面有所自觉,相信一定能搭设起亲子沟通的桥。
一、用一颗童心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记得有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的游戏绝非简单儿戏,它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我们不能小瞧了孩子的“儿戏”,对孩子来说,TA热衷的游戏在那一刻就是TA的整个世界。这时,家长需要要抛开家长的外衣,回到孩子,像孩子一样与他们玩到一起。
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只有当父母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也才可以减少或避免与孩子发生认识上的冲突。孩子不愿睡觉,想多玩一会,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其实很好理解,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就是孩子的“工作”。理解了,一切都能原谅,于是放松心态,给孩子一点缓冲的余地,或许几分钟后,孩子就能乖乖睡觉去了。
三、真情真心地投入孩子的世界。假装一只“小熊”,瓮声瓮气地跟孩子说那些貌似无聊且毫无逻辑的故事,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玩耍游戏时会显得没有耐心,一会看时间、一会看手机。孩子最聪明不过,TA很清楚谁在真正陪伴,谁在糊弄。有效的陪伴,需要真心的投入,也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入戏”时,故事发展的情节才能向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四、小游戏破解大问题。角色游戏为孩子提供了模仿人与人关系的机会,孩子亦能在角色中设身处地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用心的家长,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一起去思考解决问题,往往可以一举多得,如前文故事中顺利成章的小问题——“小火车累了一天了,他是不是得去休息了?”——就让父子间避免了冲突,并把需要立马执行的去睡觉问题落实了。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