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般认为,生长痛是一种自然的生长现象,因为孩子骨骼生长迅速,而其周围的肌肉、肌腱、神经的成长相对要缓慢一些,因此会拉扯肌肉而产生疼痛。
典型的症状表现为间歇发作、阵发性且部位不固定的疼痛,通常一周发生1-2次,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在晚间发生而清晨自行消失。疼痛部位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主要是肌肉疼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盖、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年龄段在4-14岁,无性别差异。
由于临床检查无阳性发现,因此其诊断方式主要为国际通用的Peterson诊断,包括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疼痛的频率和时长表现为,一周间歇疼痛1~2次,不是每天发病,两次发作期间基本没有疼痛,单次发作时间持续30分钟至2小时;疼痛部位通常为双下肢小腿后方肌肉,有时为大腿前方肌肉,小腿或腘窝;发作时间为傍晚或夜间;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
2、排除标准:
疼痛的频率和时间为疼痛持续发作,或随着时间延长增加;部位为疼痛累及关节,可能发生于单侧下肢;发作时间为白天或夜间痛持续到第二天白天;体格检查有感染征象。
1、运动损害相关的疾病:
这类疾病一般都有外伤史,应该仔细询问儿童是否曾经受伤,以及受伤经过,从而确诊。
2、感染性疾病:
皮下浅表的感染出现明显的红、肿、痛、热,深部软组织感染所形成的深部脓肿往往存在明显压痛,并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足以鉴别。
3、关节炎:
儿童或少年发生风湿性关节炎,有时并不出现明显的关节肿胀,也容易与生长痛混淆,此时可以通过化验等手段以及患部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4、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本病是一种小儿时期的常见结缔组织病,找不到确切的发病原因,其初期症状常会与生长痛混淆。但其疼痛部位、疼痛方式、疼痛时间均与生长痛存在明显区别。生长痛多发生于长骨两端,一般出现在下肢,如大腿内侧、小腿肚等位置,而特发性关节痛发生的部位在关节,包括手腕膝盖以及脚踝;生长痛是自发性疼痛,而特发性关节痛多为肿痛或触痛;生长痛的疼痛时间一般为傍晚和深夜,而特发性关节炎常发生在晨间;生长痛可以不治而愈,而特发性关节炎则可能造成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或致残。
5、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容易导致骨髓膨胀,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在膝盖下方比较明显,容易误诊为生长痛,只要通过相关血液和骨髓检查,不难鉴别。
6、肿瘤相关疾病:
骨样骨瘤通常也表现为夜间疼痛,但是其疼痛持续,且白天不会消失,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骨软骨瘤通常为无痛性肿块,只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才会发生疼痛,通过体检可以发现肿块。恶性骨肿瘤也有块质出现,不难鉴别。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