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功能上讲,家庭教育应主要是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在从小培养阳光的情趣、健康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家教育人之根本,一个人有了好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才是成长的基础。
改变家庭教育错位是当务之急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教育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家庭的重视,但是家庭教育的错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家教的错位问题,给家庭教育,甚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根本性的障碍。家教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家教目标的错位和教育行为的错位上。
首先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的错位。从教育功能上讲,家庭教育应主要是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在从小培养阳光的情趣、健康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家教育人之根本,一个人有了好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才是成长的基础。但是,我们更多的家教目的没有定位在成人教育上,而是定位在成才教育上,把孩子的智育、升入重点学校等目标放在第一位,甚至做为家教的唯一,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单位,家长成为科任教师的助教。因此,由于家教的错位,造成了家教德育的缺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是家教目标的错位。由于家教的基础性和特殊的养成教育环境,家教的目标应注重远期目标和根本目标,也就是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规划,但是家教的现状却是把家教目标定在近期目标,甚至定在一次次的“起跑线”上。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追逐,使家庭教育与家教本质相距渐行渐远。
而家教行为的错位首先是家教的缺位。由于家庭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学校,只要交给学校家长不用教育,造成家教缺位;还有就是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孩子缺少父母教育,造成家教的缺位;还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直”,放弃必要的教育。因为家教的缺位,使青少年成长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培养。
其次是家长强制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安排,造成孩子不堪重负,产生厌学,甚至对抗。大部分家长根据自己的理想给孩子在学业上定的指标往往超出孩子的实际,常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学业成绩最优的孩子相比,将自己目标强加给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除在学业上为孩子找家教增加负担外,还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班等,使一部分孩子晚上不自由、节假日不能休,使孩子的发展没有自由的空间。
再有就是家长溺爱孩子,在生活上无度满足,要星星不给月亮,使孩子养成不求上进的习惯。由于家教行为的缺位和错位使家教正当育人功能大为弱化。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